繼續閱讀

話當年

日式老屋
我跟Q是學生時代打工時在速食店認識至今的朋友,具體來說,我們是從法律上"未成年"的年紀就認識了。 因為時間久遠,我們常常忘記這回事,那天坐下來吃飯,忽然講到速食店時代的某某,話匣子就打開了...
突然Q問我說:"妳那時候時薪加到多少?"
這在當時算敏感的話題,我早就忘了有那回事了,想了老半天才想到那個數字。
我在速食店打工2年,它們半年依考績調一次時薪,我總共調了4次不多也不少的金額;Q怨恨的說,她只被調了一次一元,因為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遲到大王,講了一些當初遲到的誇張事蹟。

事情總是這樣,從沒甚麼要緊的開始,記憶的線開始找回頭路,想到當初也是難忘的年少回憶。
為什麼會去速食店打工?
我們念專科倒是不禁打工的,專一到專三想在寒暑假打工,總是很拙短期被拒,專四時算憑著一口氣嗎?就應徵了長期的,那時候我們學校打工的學生比較少,速食店都是其他學校的,交了很多好朋友。要說徵人有限資格嘛,似乎也還好,但我進去後同學央我介紹她進去,當時號稱好好先生的主管卻沒錄用她,我記得人家問她:「我們的工作還蠻粗重的,妳可以適應嗎?」她回說:「我同學可以做的我也可以。」似乎有點回嗆的口吻?之後再之後,我介紹的同學倒都有進去,只是短期幾個月會交到的朋友還是有差,同學就覺得我似乎可以呼風喚雨?
純粹想太多。

我一直都很開心,自己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時從美式速食店開始的,不是當時老大作風的麥當勞,是現已不存的哈帝。
那個時候就是即使是領時薪的工讀生,薯條為什麼不能搖晃?肉餅煎多久要翻面?標準動作不只是上下皆同,每一個細節都會有個合理的原因,執行起來更有說服力。
我們那時候站櫃台的禁語是:「這樣就好了嗎?」因為進行建議式銷售,如果客人已經點完主餐在猶豫,就要以他沒點的東西來建議,通常都是:「要不要再來份薯條?」已經點了薯條當然就建議其他的;有一次區督導來視察幫我備餐,後來就跟主管說要給我獎勵券,因為我都有問"要不要再來份薯條"?這真是陳年的回憶了。

不過回首人生路,或許因為工作的最初是從這樣開始,後來對於職場上一切很瞎的事,沒辦法像速食店給予合理管理的主管,總覺得未免也太蠢;不小心標準變的很高?這也是人生....

我工作過的地方似乎常在人潮集散處。當年在速食店打工時,也正是中區最盛的風華年代,我在市中心打工,常被朋友看到我工作中的樣子;在速食店繁華的年代,有時上班前或打工後在速食店寫作業,跟朋友約見面,遇到從前的同學都是常有的事。或者是走到對面的龍心百貨,去繼光街巷子裡的小店...平常都是學生的同事給班不同比較少特別約見面,寒暑假時大家給班時間比較多容易重疊,一起去吃飯一起去逛街一起去探險...我的青春因為打工而變得多采多姿!

所以現在看到沒落的中區,習慣是早習慣了,感慨是一定有的,我有時候會突然想到這個位置原來有家雨傘店,那裏的巷弄有家精品店,我曾經在哪裡買過東西或者跟誰一起逛進去過,彷彿都還是昨天的事呢!

白頭宮女話當年,有一絲淡淡感傷,但心是滿的;也許當初並不覺得,我現在認為可以笑著回憶的往事都是幸福的。

沒有留言:

關愛的眼神